X264設定

来自NMM Doc
Holy讨论 | 贡献2010年12月12日 (日) 12:47的版本 →‎no-scenecut
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

本頁說明所有x264參數之目的和用法。參數的排列相同於在x264 --fullhelp出現的順序。

x264設定

說明

x264帶有一些內置的文件。要閱讀此說明,執行x264 --helpx264 --longhelpx264 --fullhelp。越後面的選項將提供更詳細的資訊。

輸入

以一個位置參數指定輸入的視訊。例如:

x264.exe -o NUL C:\input.avs
x264 -o /dev/null ~/input.y4m

當輸入的視訊是raw YUV格式時,還必須告訴x264視訊的解析度。你可能也要使用--fps來指定幀率:

x264.exe -o NUL --fps 25 --input-res 1280x720 D:\input.yuv 
x264 -o /dev/null --fps 30000/1001 --input-res 640x480 ~/input.yuv

預設值系統

為了減少使用者花費時間和精神在命令列上而設計的一套系統。這些設定切換了哪些選項可以從x264 --fullhelp的說明中得知。

profile

預設值:無

限制輸出資料流的profile。如果指定了profile,將覆蓋所有其他設定。所以如果指定了profile,將保證得到一個相容的資料流。如果設了此選項,將不能使用無損編碼(--qp 0--crf 0)。

如果播放設備僅支援某個profile,就應該設此選項。大多數解碼器都支援High profile,所以沒有設定的必要。

可用的值:baseline, main, high

preset

預設值:medium

更改選項,以權衡壓縮效率和編碼速度。如果指定了preset,更改的選項將在所有其他參數套用前被套用。

通常應將此選項設為你所能承受的最慢的值。

可用的值:ultrafast, superfast, veryfast, faster, fast, medium, slow, slower, veryslow, placebo

tune

預設值:無

調整選項,以進一步優化為視訊的內容。如果指定了tune,更改的選項將在--preset之後,但所有其他參數之前被套用。

如果視訊內容符合其中一個可用的值,則可以使用此選項,否則就別使用。

可用的值:film, animation, grain, stillimage, psnr, ssim, fastdecode, zerolatency

slow-firstpass

預設值:無

隨著預設值系統在r1177版本的出現,使用--pass 1會在解析命令列的最後套用以下設定:

可以設--slow-firstpass來停用此特性。注意,使用--preset placebo也會啟用slow-firstpass。

參閱:--pass

幀類型選項

keyint

預設值:250

設定x264輸出的流之最大IDR幀(亦稱為關鍵幀)間隔。可以指定infinite讓x264永遠不要插入非場景變換的IDR幀。

IDR幀是資料流的“分隔符號”,所有幀都不能從IDR幀的另一邊參考資料。因此,IDR幀也是I幀,所以它們不從任何其他幀參考資料。這意味著它們可以用作視訊的搜尋點(seek points)。

注意,I幀通常明顯大於P/B幀(在低動態場景通常為10倍大或更多),所以當它們與極低的VBV設定合併使用時會打亂速率控制。在這些情況下,研究--intra-refresh

預設值對於大多數視訊沒啥問題。在為藍光、廣播、即時資料流或某些其他特殊情況編碼時,可能需要更小的GOP長度(通常等於幀率)。

參閱:--min-keyint, --scenecut, --intra-refresh

min-keyint

預設值:自動 (MIN(--keyint/10, --fps))

設定IDR幀之間的最小長度。

IDR幀的說明可以參閱--keyint。過小的keyint範圍可能會導致“錯誤的”IDR幀放置(例如閃屏場景)。此選項限制在每個IDR幀之後,要有多少幀才可以再有另一個IDR幀的最小長度。

min-keyint的最大允許值為--keyint/2+1。

建議:預設值,或者等於幀率

參閱:--keyint, --scenecut

no-scenecut

預設值:無

完全停用彈性I幀決策(adaptive I-frame decision)。

參閱:--scenecut

scenecut

預設值:40

設定放置I/IDR幀的閾值(場景變換偵測)。

x264為每一幀計算一個度量值,來估計它與前一幀的不同程度。如果該值低於scenecut,則算偵測到一個“場景變換”。如果此時與最近一個IDR幀的距離低於--min-keyint則放置一個I幀,否則放置一個IDR幀。越高的scenecut值會增加場景變換偵測到的數目。場景變換是如何比較的詳細資訊可以參閱http://forum.doom9.org/showthread.php?t=121116

將scenecut設為0等同於--no-scenecut

建議:預設值

參閱:--keyint, --min-keyint, --no-scenecut

intra-refresh

預設值:無

停用IDR幀,作為替代x264會為每隔--keyint的幀的每個宏塊(macroblock)使用內部編碼(intra coding)。塊是以一個水平捲動的行刷新,稱為刷新波(refresh wave)。這有利於低延遲的資料流,使它有可能比標準的IDR幀達到更加恆定的幀大小。這也增強了視訊資料流對封包遺失的恢復能力。此選項會降低壓縮效率,因此必要時才使用。

有趣的事:

  • 第一幀仍然是IDR幀。
  • 內部塊(Intra-blocks)僅處於P幀中,刷新波在一或多個B幀後的第一個P幀更廣泛。
  • 壓縮效率的損失主要來自於在刷新波上左側(新)的宏塊不能參考右側(舊)的資料。

bframes

預設值:3

設定x264可以使用的最大並行B幀數。

沒有B幀時,一個典型的x264資料流有著像這樣的幀類型:IPPPPP...PI。當設了--bframes 2時,最多兩個連續的P幀可以被B幀取代,就像:IBPBBPBPPPB...PI。

B幀類似於P幀,只是B幀還能從它之後的幀做動態預測(motion prediction)。就壓縮比來說效率會大幅提高。它們的平均品質是由--pbratio所控制。

有趣的事:

  • x264還區分兩種不同種類的B幀。"B"是代表一個被其他幀作為參考幀的B幀(參閱--b-pyramid),而"b"則代表一個不被其他幀作為參考幀的B幀。如果看到一段混合的"B"和"b",原因通常與上述有關。當差別並不重要時,通常就以"B"代表所有B幀。
  • x264是如何為每個候選幀選定為P幀或B幀的詳細資訊可以參閱http://article.gmane.org/gmane.comp.video.ffmpeg.devel/29064。在此情況下,幀類型將如下所示(假設--bframes 3):IBBBPBBBPBPI。

參閱:--b-bias, --b-pyramid, --ref, --pbratio, --partitions, --weightb

b-adapt

預設值:1

設定彈性B幀位置決策演算法。此設定控制x264如何決定要放置P幀或B幀。

0:停用,總是選取B幀。這與舊的no-b-adapt相同作用。
1:“快速”演算法,較快,越高的--bframes設定會稍微提高速度。在使用此模式時,基本上建議使用--bframes 16
2:“最佳”演算法,較慢,越高的--bframes設定會大幅降低速度。

注意:對於多重階段(multi-pass)編碼,僅在第一階段(first pass)才需要此選項,因為幀類型在此時已經決定完了。

b-bias

預設值:0

控制B幀被用來代替P幀的可能性。大於0的值增加偏向B幀的加權,而小於0的值則相反。此數是一個隨意自定的度量值。範圍是從-100到100。100並不保證全為B幀(要全為B幀該使用--b-adapt 0),而-100也不保證全為P幀。

僅在你認為你能比x264做出更好的速率控制決策時才使用此選項。

參閱:--bframes, --ipratio

b-pyramid

預設值:normal

允許B幀作為其他幀的參考幀。沒有此設定時,幀只能參考I/P幀。雖然I/P幀因其較高的品質作為參考幀更有價值,但B幀也是很有用的。作為參考幀的B幀將得到一個介於P幀和普通B幀之間的量化值。b-pyramid需要至少兩個以上的--bframes才會運作。

如果是在為藍光編碼,須使用nonestrict

none:不允許B幀作為參考幀。
strict:每個minigop允許一個B幀作為參考幀,這是藍光標準強制執行的限制。
normal:每個minigop允許多個B幀作為參考幀。

參閱:--bframes, --refs, --no-mixed-refs

open-gop

預設值:none

open-gop是一個提高效率的編碼技術。有三種模式:

none:停用open-gop。
normal:啟用open-gop。
bluray:啟用open-gop。一個效率較低的open-gop版本,因為normal模式不能用於藍光編碼。

某些解碼器不完全支援open-gop資料流,這就是為什麼此選項並未預設為啟用。如果想啟用open-gop,應該先測試所有可能用來撥放的解碼器。

open-gop的說明可以參閱http://forum.doom9.org/showthread.php?p=1300124#post1300124

no-cabac

預設值:無

停用彈性內容的二進位算數編碼(CABAC:Context Adaptive Binary Arithmetic Coder)資料流壓縮,切換回效率較低的彈性內容的可變長度編碼(CAVLC:Context Adaptive Variable Length Coder)系統。大大降低了壓縮效率(通常10~20%)和解碼的需求。

ref

預設值:3

控制DPB(Decoded Picture Buffer)的大小。範圍是從0到16。總之,此值是每個P幀可以使用它前面多少個幀作為參考幀的數目(B幀可以使用的數目要少一或兩個,取決於它們是否作為參考幀)。可以作為參考幀的最小ref數是1。

還要注意的是,H.264規格限制了每個level的DPB大小。如果遵守Level 4.1規格,720p和1080p視訊的最大ref數分別為9和4。

參閱:--b-pyramid, --no-mixed-refs, --level

no-deblock

預設值:無

完全停用loop濾鏡。不建議。

參閱:--deblock

deblock

預設值:0:0

控制loop濾鏡(亦稱為inloop deblocker),這是H.264標準的一部分。就性價比來說非常有效率。

可以在http://forum.doom9.org/showthread.php?t=109747找到loop濾鏡的參數是如何運作的說明(參閱第一個帖子和akupenguin的回覆)。

參閱:--no-deblock

slices

預設值:0

設定每個幀的切片數,而且強制為矩形切片(會被--slice-max-size--slice-max-mbs覆蓋)。

如果是在為藍光編碼,將值設為4。不然,別使用此選項,除非你真的知道有需要。

參閱:--slice-max-size, --slice-max-mbs

slice-max-size

預設值:0

設定最大的切片大小(單位為位元組),包括估計的NAL額外負荷(overhead)。(目前與--interlaced不相容)

參閱:--slices

slice-max-mbs

預設值:0

設定最大的切片大小(單位為宏塊)。(目前與--interlaced不相容)

參閱:--slices

tff

啟用交錯式編碼並指定頂場優先(top field first)。x264的交錯式編碼使用MBAFF,本身比漸進式編碼的效率還低。出於這個原因,僅在打算於交錯式顯示器上播放此視訊時才應該編碼為交錯式(或者視訊在送給x264之前無法進行去交錯)。此選項會自動啟用--pic-struct

bff

啟用交錯式編碼並指定底場優先(bottom field first)。詳細資訊可以參閱--tff

constrained-intra

預設值:無

啟用限制的內部預測(constrained intra prediction),這是SVC編碼的基礎層(base layer)所需要的。由於每個人都忽略SVC,你同樣可以忽略此選項。

pulldown

預設值:none

使用其中一個預設模式將漸進式、固定幀率的輸入資料流標誌上軟膠捲過帶(soft telecine)。軟膠捲過帶在http://trac.handbrake.fr/wiki/Telecine有更詳細的解釋。

可用的值:none, 22, 32, 64, double, triple, euro

指定除了none以外的任何一個模式都會自動啟用--pic-struct

fake-interlaced

預設值:無

將資料流標記為交錯式,即使它並未以交錯式來編碼。用於編碼25p和30p為符合藍光標準的視訊。

速率控制

qp

預設值:無

三種可用的速率控制方法之一。設定x264以固定量化值(Constant Quantizer)模式來編碼視訊。這裡給的值是指定P幀的量化值。I幀和B幀的量化值是衍生自--ipratio--pbratio

CQ模式把某個量化值作為目標,這意味著無法得知最終的檔案大小(雖然可以透過一些方法來準確地估計)。將值設為0會產生無失真輸出。對於相同視覺品質,qp會比--crf產生更大的檔案。qp模式也會停用彈性量化,因為按照定義“固定量化值”意味著沒有彈性量化。

此選項與--bitrate--crf互斥。各種速率控制系統的詳細資訊可以參閱http://git.videolan.org/?p=x264.git;a=blob_plain;f=doc/ratecontrol.txt;hb=HEAD

通常應該改用--crf,儘管qp不需要lookahead來執行因此速度會較快。

參閱:--bitrate, --crf, --ipratio, --pbratio